凯发k8国际首页

热搜:

洛阳黄河纪胜(连载二)

2022-12-23 07:25 113083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黄河纪胜(连载二)-凯发k8国际首页

[复制链接]
文化采风行 发表于 2022-12-23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洛阳黄河纪胜(连载二)
原创作者 董延寿
      万佛山石窟上寺院有大佛龛、莲花洞、双窟、千佛龛。下寺院有神游洞、锣鼓洞。除千佛龛在开山取石修铁路时被毁坏,无法判断其开凿年代外,其它均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至宣武帝时期的遗存,略晚于龙门石窟的开凿。万佛山石窟造像一直延续到唐代,万佛山石窟尽管比龙门石窟稍晚,属于龙门石窟直接影响下的“卫星”窟,但该石窟群的窟型既非龙门石窟单一毗诃罗窟,又非巩县石窟寺单一的支提窟,而是二者兼而有之。
      万佛山石窟从现有的窟龛看,双窟、莲花洞、神游洞皆为以三世佛为主像的毗诃罗窟,而锣鼓洞则为支提窟。万佛山石窟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保留了大同云岗石窟的特点、风貌,除锣鼓洞、大佛龛、千佛龛外,皆为三世佛窟,这是该窟群的显著特点。另外,一组双窟莲花藻井中的太极图,证明万佛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古阳洞一样,在清末是道教信徒活动的场所。
      洛阳黄河段有许多著名的渡口,如西沃渡口、狂口渡口、河清渡口、白鹤渡口、老城渡口等,这些渡口在历史上乃至今天发挥了极大作用,方便了两岸交通,有利货物往来,拉动了经济发展,当然也有重要的军事意义,特别在乱世,在战火频繁的年代,渡口的作用,关隘的作用就极其明显。可以说,黄河就是洛阳北边的天然屏障,是洛阳安全的守护之河,黄河安则洛京安。
      洛阳新安黄河段有著名的八里胡同。八里胡同是一段长达4公里的黄河峡谷,地势险要,是古代黄河漕运的一处瓶颈。其两侧栈道修凿于汉代,后经历代多次重修,至今尚有数百米遗迹留存。在栈道的石壁上,凿有大量的方孔洞、牛鼻孔,纤夫遇到风急浪高等险情时,可以用来挽系纤索。如今,八里胡同已成黄河著名的景观,乘船荡漾其上,心旷神怡,蔚为壮观。若想感受黄河的雄伟与博大,请君光临八里胡同!
      黄河在新安段的古渡,名气比较大的有西沃渡口与狂口渡口,这是沟通黄河两岸的重要渡口。西沃古渡位于黄河八里胡同东出口,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过去,这里是晋南、豫北与豫西之间的重要通道,如今已成小浪底万山湖景区的一部分。这里过去有西沃石窟,因修建小浪底水库的缘故,西沃石窟已整体迁移至千唐志斋博物馆。
      黄河新安有著名的北魏石窟~西沃石窟。西沃石窟位于新安县正北40公里西沃村东、黄河南岸的垂直峭壁间。西沃石窟是1975年开山修路时被发现的,1984年洛阳市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被命名为西沃石窟。西沃石窟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西沃石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稍大,长宽高各约2米,内有石雕佛像11尊,顶部有浮雕莲花、飞天,题记为“邑主王俊达发愿修造”,建于北魏孝昌年间;另一部分稍小,内有石雕佛像7尊,建于北魏普泰元年。窟外有浮雕石塔4座。附近石壁间还有大量浮雕石佛、宝塔,总计浮雕佛像达278尊。雕凿时间与龙门石窟及巩义石窟相近,具有独特的造像风格及较高的艺术价值。
      狂口古渡在西沃渡口东边,亦是黄河新安段的重要渡口,位于黄河南岸的仓头镇狂口村,如今已淹没在小浪底库区的水面之下。狂口得名,与明代河南巡抚李宗枢有关,李宗枢在晋豫边界的险要之处筑城设关,“扼要害,禁侈奢,画便宜”,以保河南,即洛阳安全。狂口地处晋豫要津,他在此设立城垣,并在南北城门皆题“天限狂澜”四个字。从此,这里被称为狂澜镇,狂口渡。
狂口历史上名气很大,据《新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当地曾设狂口镇,民国时称挽澜镇,后改称狂口村。这里出产优质硫黄,采煤业也很发达,长期以来贸易繁荣。如山西垣曲的棉花、陕州的食盐、新安的瓷器等,都先在这里汇集,然后被运往洛阳、郑州等地。水运的便利,客商络绎不绝,狂口古渡日渐繁忙,当地的商行、客栈等也越来越多,仅大型山货铺就有20余家。每到秋末冬初的农闲时节,这里有持续多日的古庙大会,人头攒动,一派繁茂景象。
      汉末到明清,狂口一直就是黄河中下游著名的千船竞发、万商云集、日进斗金的重要渡口,素有“天下有两口,数罢汉口数狂口”之美誉。1947年,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所属陈谢兵团,执行中共中央、毛主席“强渡黄河、夺取南征胜利”的伟大战略部署,于8月22日至23日凌晨从狂口强渡黄河天险,分别进军新安、横水、洛阳、铁门、渑池等地,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豫西的序幕,狂口渡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洛阳市范围的黄河段重要渡口比较多,除提到的新安县的西沃渡口、狂口渡口外,孟津区境内至少有河清渡口、白鹤渡口、铁谢渡口、花园渡口等。渡口是两岸交往的重要通道,是物资交流的必由之路,因孟津诸多渡口的缘故,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地方~海资,就是各色物资像大海一样充裕,当然,海资因为谐音的关系,回来改为“朝阳”,即孟津区的朝阳镇。海资是渡口经济、集市经济发达的产物。
      过了小浪底,黄河有著名的河清渡,也叫峡石津,位于今孟津区白鹤镇河清村,为历史上著名的河清城所在地,亦是历史上风云际会之处,既是黄河两千年名渡峡石津(河清渡),又是京都洛阳极为重要的门户之一,为军事渡口和交通、漕运要地。自古秦汉以来为原孟津古代县治所在,更是漕运粮仓唐柏崖仓所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如今河清村尚存城池渡口遗迹。
孟津河清得名是有讲究的,河清,意为天下太平,黄河澄清,有太平美好的寓意。从自然地理来看,河清位于小浪底以下,水流趋于平缓,泥沙沉积,河水变的清澈。河清村位于孟津区白鹤镇的最西边,西与小浪底镇的寺院坡村接壤,南与牛王村交界,东邻曙光村,北临黄河。河清村是孟津最古老的村之一,是洛阳市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之一,是孟津古县城所在地。
      河清公元前21年为平阴县城,三国魏文帝元年在此设河阴县,公元713年改为河清县,至1042年先后设县城1263年。历史上黄河船运繁忙,河清位于黄河中下游衔接处,河清渡口历史上曾起到过重要作用,是华北通向中原黄河上的重要交通线,历来就是兵家争夺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它是我党我军战略上的生命要地,皮徐支队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及投入解放战争的。
      河清渡口顺流而下,有著名的白鹤渡口。白鹤渡口位于白鹤镇鹤西村,相传是七古津中的“平阴津”所在地。公元前205年,汉高祖刘邦从黄河北岸南渡平阴津抵洛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孟津县城迁到此处,白鹤古渡开始繁荣,宋朝还把官方驿站设在白鹤渡。白鹤渡口最繁荣时,设有造船厂、修造厂、冶铁社、装卸社、转运社、骡马市、大型仓储等。配套的还有各种服务业态如饭馆酒馆旅店裁缝店等。
      黄河洛阳段全长97公里,孟津段全长59公里,占黄河洛阳段的几乎三分之二。孟津黄河段历史上有七大古津,即“盟津(亦名孟津)、富平津、小平津、硖石津、平阴津、委粟津、冶坂津”等。而孟津,是当时这一带渡口群的统称。历史上,孟津古渡群有极重要的地理价值,黄河自潼关到三门峡段为豫西大峡谷,河势险峻,水流湍急。至孟津以北河道展宽,水流缓慢,利于通航,黄河孟津段因而被称为孟津河。历史上好多著名诗人在其诗篇中多次提到孟津河,实际上就是孟津的黄河。
      黄河洛阳段渡口众多,白鹤渡以下就是著名的铁谢渡。如今此地名气比较大的是铁谢羊肉汤,铁谢羊肉汤是伴随着铁谢渡口的繁盛而兴起的。包括铁谢地界著名的皇陵,汉光武帝陵,这些都与渡口有关,至于此地是否汉光武帝陵已不重要,在百姓眼里,“刘秀坟”就在这里,“要门儿”皇子杰作就在这里,铁谢渡就在这里,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口口相传的历史,尽管它与正史还有距离。
      清代河南知府张汉认为,冶坂津就是铁谢古渡,“或云即古践土”。所谓古践土,就是春秋时期举行践土之盟的地方。铁谢古渡的繁荣,则在明代中叶之后。据《孟津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作为“官渡”的孟津渡曾移至铁谢镇,渡口设有官船和民船,为行人往来和商品运输等服务。到民国时,因为官船被毁,铁谢古渡改为民用渡口。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这里有军队驻扎,古渡再次繁荣起来,号称“四省交通要道”。
      黄河还有著名的花园渡口,在铁谢渡口东边,其位置在孟津区会盟镇花园村村北,黄河孟津段七古津中,小平津的位置就在这一带。“喧喧洛水滨,郁郁小平津。路傍桃李节,陌上采桑春……”在南朝人岑之敬的《洛阳道》一诗中,人们可以领略到小平津的风光之美。不过,更多时候,它的名字与战争连在一起,在古代是各方争夺的重点。
      在全长97公里的黄河洛阳段中,偃师段只占1公里,却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黄河渡口——杨村古渡。杨村位于偃师区顾县镇东北,坐落在伊洛河畔,南临310国道,北和偃师市城区隔河相望。杨村渡口,历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位置,为出轩辕、通颍许的必经之处。系古时洛阳往南方域外的交通要道,亦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偃师向南方的重要渡口。过去该渡口非常繁华,这里茶肆饭庄皆有,商家店铺云集。“杨村晚渡”被称为偃师八大景之一。

作者简介:
      董延寿,洛阳孟津人。南开大学博士,历史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洛阳市优秀专家、河南省高校优秀社科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洛阳理工学院原副校长,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发展顾问,河洛智库专家。


qq截图20221221053754.png
 楼主| 文化采风行 发表于 2022-12-24 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延寿先生发表作品:
    自1982年始,先后担任世界近代史、中国旅游地理、洛阳地方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在《新华文摘》、《史学月刊》、《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原文物》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论拿破仑帝国垮台的原因"、"论俱乐部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论圣茹斯特"、"先秦两汉时期河洛文化的源流与嬗变"等论文,在学界影响较大。主编、参编专著和大专教材12部。
    主要有:《中国咏史怀古史卷》(198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外国近代史》(1989年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原文化景观》(2000年中国三峡出版社)、《世界近代史》(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明进程与世界》(2000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小社会史》(2001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200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洛阳书法新论》(200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河洛文化源流考》(2009河南人民出版社)、《河洛思想文化研究》(201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教育部、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多次获省、市科研奖。曾获洛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沙发 2022-12-24 05:1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文化采风行 发表于 2022-12-24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延寿先生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代史、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和洛阳地方文化。在世界近代史的研究中,对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何赛•德•圣马丁、圣茹斯特等问题的研究在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在地方文化研究中,对河洛文化的源流问题、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问题、洛阳与佛教传播问题、洛阳旅游发展优势问题、洛阳文艺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有新的见解,是河南省"十五"社科规划课题"洛阳古代墓葬文化研究"项目的主持人,是教育部重点古籍整理项目"洛阳历代出土墓志研究"项目的主持人,是国家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的重要完成人之一。
板凳 2022-12-24 05:17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新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