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面面观:家长们往往更关注的是中学阶段的国际教育。部分家长可能对国内的教育体系不太满意,因此希望孩子能进入国际学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当前国内的国际教育学校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陈志文:首先,选择国际教育并不只是为了逃避国内的应试教育。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国内的应试教育是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西方教育就一定好。例如,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代表国内教育完全缺乏这种能力。西方教育也不一定能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就是绝不能标签化。我们往往把西方教育就标签化为尊重,快乐,幸福,没有负担,实际上西方教育,特别是精英教育,其要求也非常高,就连日常行为规范都受到严格甚至严酷的管束。我们存在一个简单化标签化理解和西方教育的问题。举个例子,伊顿公学到80年代末才废除鞭刑,严重违纪的同学要被抽鞭子,被大家围观的。在一些正式场合,伊顿公学不同荣誉的学生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以示区别。还比如只有校监到场后,学生才能坐下来吃饭。截至2024年,美国的17个州在法律上仍允许体罚。这些规定也许被许多人认为是“落后”或“野蛮”的教育。但事实上,至今仍然存在于西方的私立教育体系。在西方精英教育严苛的管束下的同时,学生们学习也都很努力发奋。我看过一个中学他们的成绩单,如果只是依据成绩录取的话,三分之一的孩子上牛剑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不是我们理解的,国内的应试教育残害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去国际学校就会没有负担,快乐幸福着,就有了独立思考,有了创造力,然后成龙成凤上名校。坦率地讲,这样的理解是错位理解,是白日做梦。
我承认,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很多家长选择国际教育,但家长是否真正完整地了解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教育显然是分两个轨道的,一个就是以公立学校为代表的普罗大众的道路,一个就是以私立学校为代表的精英教育。美国的公办学校往往对成绩与各方面的管理要求很松,你几乎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薄弱校,但如果想成为精英,往往是以私立学校为代表的教育轨迹,仍然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接受严格的管理与训练。这个道理适用于全世界,无论哪种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或是招生制度下。所以我想就这个事澄清一下。
我经常讲一个故事。有一个著名的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他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么炼成的》,其中讲述了全美最好的公立中学之一惠尼中学(whitney high school)的成长过程。书的第一章描述了一个高三女生(相当于中国高二)的一天,标题就是魔鬼数字4,喝四杯咖啡,睡四小时,得4.0的gpa。惠特尼中学是旧金山最好的公立中学。我相信至少99%的中国学生都会觉得这位外国女生的学习负担更重。不同的是,这种负担是主动选择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化、标签化地选择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不要认为我们的教育就是万恶的,而西方教育就是轻松快乐的成功路径。我再说一遍,这种理解是白日做梦。
所以坦率地讲,国内的国际学校实际上就是换了个赛道。家长选择国际学校,无非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申请结果,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上名校,变成“洋高考”了。比如,他们关注的是申请结果和能否考入顶尖学校。在这个圈子里,一些国际学校,或者某些公办中学的国际部中,确实存在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a level、ib、托福、sat还是ap[1],最终的结果都是要竞争成绩,甚至有些还存在作假的情况。因此,我想说的是,家长是否真正考虑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虽然你可能想的是“轻松幸福”,“没有负担”,但实际上,你可能只是换了赛道,但最终的目标还是相同的:获取好成绩。即便在国外,尤其是在旧金山,华人和韩国人办的培训班在学校门口随处可见,这说明即使在美国,华人家庭依然会追求补习和提高成绩。显然,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的问题,是文化观念的问题。我们对东西方教育的认知往往过于简单和标签化,实际上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因此,我想要提醒大家,不必过于简单化地对待东西方教育的差异,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郑金连:我的总体看法跟陈老师比较接近,不过我的视角主要是从国内的国际中学与普通基础教育的区别来看待这个问题。从总体来看,国际教育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更偏重于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国际课程体系不仅重视学科知识,还更注重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方式,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可能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国际教育确实也不简单,不轻松。我们也做了很多对国际学校学生的跟踪研究,发现优秀的孩子无论在哪都表现出色,家长的付出也非常多。特别是如果要进入顶尖的国际学校或面向海外留学比如说爬藤,需要付出非常多。
当然国内的教育体系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对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在不断加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教育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尽管仍然重视分数,但也因家庭和个人而异。
陈志文:补充一点,我认为独立思考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更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西方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认为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抓手——从小学开始写paper。你需要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写出论述性的文章。无论什么教育理念,如果从小这样培养孩子,孩子很难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并不认为是各种伟大的教育制度或者理念造成了差异。